园视界微信公众号
园视界微信号
园视界手机版 网址导航 每天签到 客户联系 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  
首页 > 精选作品 > 年度盛典|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颁奖典礼暨亚洲人居设计大会「全程回顾」

年度盛典|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颁奖典礼暨亚洲人居设计大会「全程回顾」

2021-05-17      浏览:902      评论:0      点赞:0       分享:0      收藏:0




年度盛典|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颁奖典礼暨亚洲人居设计大会「全程回顾」

来源微信公众号:景观周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19.jpg 

2021年5月15日,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颁奖典礼暨亚洲人居设计大会在深圳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隆重举办并圆满落幕!300位来自国内知名地产开发商、学界专家、设计、工程、供应商等全产业链企业的颁奖嘉宾及获奖代表莅临参加,共同见证 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的荣誉颁发。同期举办的首届亚洲人居设计大会邀请到8位知名地产大咖进行主题演讲与对话交流。整场盛事进行了线上视频及图片直播,收获当日破30万点击量,备受行业瞩目!


 

 


大会伊始,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兼任中国景观年鉴执行主编 赖文波先生、地产景观设计师 刘元祎女士担任主持,与众位嘉宾欢聚湾区,共享2020年—2021年景观行业的丰厚硕果。并由景观周创始人 周旭山先生、景观邦创始人 邓妃才先生作为主办方代表分别作开场致辞。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24.jpg

景观周创始人 周旭山先生

 

作为 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的发起人,周旭山先生对所有到场嘉宾与企业表示欢迎与感谢,随后简要回顾了首届 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的筹备与评选历程。最终形成从微信自媒体、设计网站、印刷出版、专业评审、年度大会等一系列从线上到线下的全领域传播。AHLA 亚洲人居景观奖从以人为本、生态健康、人文艺术等评审维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根植中国,立足亚洲,放眼全球,打造人居景观行业的专业性、国际性大奖。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25.jpg 

景观邦创始人 邓妃才先生

 

邓妃才先生回顾了景观邦、景观周两家媒体平台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经过7年的蜕变成长,创办景观邦、景观周微信公众号,hhlloo设计网,Facebook、ins、抖音等各大国内外平台,综合粉丝量达68w+,已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媒体,并形成全媒体推广、设计学院、论坛奖项三大成熟业务板块,不断为全行业赋能。未来亦将继续突破革新,链接景观行业全产业链,创造更多价值以期更好地服务行业。

 

 

 微信截图_20210519192310.jpg

 

嘉宾演讲

 

首届亚洲人居设计大会,嘉宾演讲环节:由美的置业集团产品研发事务群副总经理 蔡方立女士、香港置地中国区住宅设计助理总经理 陆斐女士两位知名地产管理者分别进行主题分享。以下是本次演讲精简报道。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26.jpg

美的置业集团产品研发事务群副总经理 蔡方立女士

 

美的置业集团产品研发事务群副总经理 蔡方立女士向我们分享了绿色疗愈理念在美的置业社区营建中的应用方式。经历2020疫情冲击,人们对健康社区产生了新诉求。美的置业结合社区深访及线上调研,探索现状及未来新趋势。与清华校企、安道设计研发团队达成合作,提出了全新社区价值观:维G健康社区体系,首次将疗愈理论运用到社区当中,用“疗愈思维”来解锁“健康”。

 

 

维G健康社区体系以“亲自然”为核心,强调“无界共生”,构建符合各年龄段人群无边界交往的空间。提倡“积极参与”,以轻运营的模式,激发引导人们自主参与社群活动。“多维感知”即丰富五感体验,以此调节人们的亚健康状态。由此衍生的八大健康场景:“悦动环、解码营地、自然剧场、淘乐园、泡泡学堂、夜间花园、降糖花园、四季花园”,形成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全维度、全方位、全时间段的疗愈景观,并在佛山美的花样年云璟、苏州上城时光、贵阳璟悦风华等多个项目中完成落地,引领美的置业社区健康生活方式。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33.jpg

香港置地中国区住宅设计助理总经理 陆斐女士

 

香港置地中国区住宅设计助理总经理 陆斐女士聚焦香港置地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策略,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有价值追求的地产开发商“非中心,不置地”的坚定选择,以及对于“定位中高端客户、挖掘高端物业品质”的决心。正是如此,香港置地在发展过程中才创造了诸多令人瞩目的项目,例如香港中环、新加坡滨海湾、上海徐汇滨江项目、弹子石老街,以及近期火爆的重庆光环购物公园等。

 

 

回归到景观,对于香港置地又有着怎样的认识?陆斐女士认为景观应该是:有人文情怀的可溯源景观、有温度关怀的人性化景观、可持续性的生态化景观、有美学修养的品质景观、有创新特点的前沿景观,这些体系生发于对每座城市、每一块土地的尊重,也构建于香港置地对客户的用心思考研究,并能基于此,在每个项目的打造过程中,通过多元融合,呈现出香港置地对高端品质的不懈追求。


 

嘉宾对话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40.jpg

 

嘉宾对话环节:由金地集团首席景观设计师 舒翔先生主持,建发房地产海西区域产品部总经理 魏盛洪先生、旭辉集团景观设计总监 程国炎先生、融创集团景观设计总监 葛岩先生,鸿基地产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 陈洁辉女士、龙光集团研发设计中心副总经理 王会会女士六位嘉宾依次发言,以下是对话简要内容:

 

对话主题一:如何看待行业“内卷”及如何突围?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41.jpg

金地集团首席景观设计师 舒翔先生

 

内卷并不可怕,而是你在内卷的时代里,怎么去适应这个时代,怎么去适应时代提出来的更多的挑战。首先,内卷并不是一个新的词,其实行业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我们的常态工作也是一直在不停地调研和突破,如何赢求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比较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人口和城市的红利也将对我们未来房地产市场带来最直接的影响。

城镇化规模的发展,我们持续面对刚需改善的市场,也将面临未来更加家庭化,更加简单的家庭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另外我们也将面对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适老化产品的研究,再一次人口红利的流向东部及发达区域。

再回归到房地产发展的宏观市场来谈我们的内卷。大家都在提行业的内卷及竞争,其实更重要的从政策、土地、市场、行业上产品的表现来看,内卷化的加重,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经营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行业也已经进入高度依赖经营能的管理红利阶段,经营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行业竞争或者回归品牌,产品和经营能力等方面。

结合产品力和经营能力,从三个方面去谈。

第一,要提升经营的质量,要快,要好,更要稳,在产品方面,我们并不是一味去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创新,而是我们面对的是同一群的客户,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力争创新的前提还是要求产品的质量,在座的也有我们很多的设计单位,希望更多地交流与进步,能够达到1+1>2的效果。

第二,提高周转节奏,要快,尤其针对现在集中供地的情况,大家都要随时应对不同的开发周期以及节奏,唯快不破还是王道。

第三,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利润,做更大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在产品方面,我们也将整合上下游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的助力。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43.jpg

建发房地产海西区域产品部总经理 魏盛洪先生

 

提起建发,大家都会想到建发中式产品。的确,无中式,不建发。建发是一个中而美的公司,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专注打造产品力。“内卷”这个词听起来有些令人焦虑,但回顾建发过往历程,我们不算焦虑。谈到“内卷”,其实我想到的是另一个词:竞争。今天在场的我们是竞争关系吗?是竞还是争?这其实是两个词。竞,是大家都在同台赛跑,共同往前,良性发展。争,是像岭南醒狮抢绣球般争唯一标的物。今天我们的人口基数和客户还有很多,做好企业与个人的事,行业共同努力,我认为我们的关系更多的是竞。就像亚洲人居大会这个主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做了客户调研,包括建发,这便是在关注客户的更多健康需求,让我们做出更好的产品奉献给客户。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45.jpg

旭辉集团景观设计总监 程国炎先生

 

房地产市场一直在波动起伏,我们还是有很多出路。像现在各大房地产开始在周边三四线城市大幅度拿地,这些三四线城市在经历曾经一线城市发生过的事情,它们的展示区、大区品质、配置等方面已经可以媲美一线城市,我认为这是高端品质的平民化,它已经注入了普通的城市。

城市人口除了往一线、新一线、泛一线城市移动外,二三线城市人群逐步往家乡回流,三四线城市已经被回归人口饱和,从跨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可以看出,国家也在期望大家回归家乡。所以“内卷”表面上看似紧张,但很多下线设计公司业务已从住宅移动到文旅,这是人口消费变化带来的一种“内卷”革命。房地产住宅市场会随着市场这块蛋糕的减少而越来越往下萎缩,也就意味着房地产会更加回归高度发展的制造化,甚至智造化,类似现在智能汽车一样,开拓出创新的市场,而住宅随供地的缩紧同时会会衍生很多更潮流更需要更多基于服务的新兴产业,包括旧改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长租地产,产业地产,游乐园地产等等,像现在的旧改,如深圳的南头古城,像杭州的天目里,这些都是创新地产的特别的突围……

我认为发达国家很多早已经历过“内卷”,但仍然在不断革新和发展,寻求变化,这是不可逾越的一段旅程。面向这个挑战的旅程,有的人努力求变,有的人遵循步伐,有的人不断观望。我认为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空杯,不断更迭,不断深扎,任何的努力都要再往前考虑多一步,那将可能找到通途。时代浪淘的只是小部分一成不变的群沙,而大浪过后,露出来的还有很多漂亮的石头和贝壳。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47.jpg

融创集团景观设计总监 葛岩先生

 

内卷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曾经少部分人能力不足叫优化,大部分人开始发现自己难以应对当下或者不知道如何摆脱困境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现状称为了内卷;在拥有大量行业红利的时期,点状发力即可突破瓶颈并且带动行业前进,而当下的行业内卷化或者说瓶颈可能不是找典型树标杆就能暂时解决得了;目前的行业现状说实话我并不乐观,今天在座各位感受到的内卷或者困境不会轻易消失,甚至会更加严重,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也会因此逐渐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面对当下如何去应对我尝试提出三个问题作为参考:

1、首先提到的是态度问题,在设计维度如何去摆脱惯性思维带来的套路化,现在市场上大量的重复也是让我们感受到明显内卷的主要原因;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加开放的心态,如果这个行业里至少一大部分人能够有更开放和包容的分享和贡献创意,在比较大的范围里去验证和推广我们的成果,是不是能够让我们的行业更具活力,同时我始终坚信真正的产品能力是更可能存在于开放的体系中并且具有快速迭代能力的。

2、第二个想说的是颗粒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为行业领域的颗粒度和产品设计的颗粒度;从行业领域来说专业细分远远不够,我们通常说做景观的就包含了里面的绿化、硬景、构筑物、雕塑、家具等等很多内容,确实大部分公司也都能够应对这些内容,但是这不代表做得够好;专业的细分其实也能够增加更多的职业方向,也让专业的事变得更加专业,同时我们需要关注现在很多新的发展趋势,比如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参数化设计、艺术植入等等,这些新的趋势会让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景观设计的内容以及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关于产品设计的颗粒度我想说的是我们在设计的精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以住宅来说,我们都有“以人为本”的共识,但是人在景观里真正使用和接触的区域占比并不多,可能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考虑形式美不美、功能特不特别,但到了人具体接触和使用的细节上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设计的细节不够体验感就很难产生。

3、最后也是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合作方式的问题,我认为专业的基础首先应该是被尊重,我们或多或少都在工作中感到过专业不被尊重的苦恼,先抛开大的环境只回到景观这个领域,有没有给彼此留出空间和尊重专业的发展,在景观这个本应是充满爱与和平的行业里有没有可能不要用丛林法则来占据市场,就像互联网巨头一样通过平台优势不断占据更多的领域,很多公司其实是可以考虑放开一些并不是主要盈利和战略方向的业务,来让更多的小团队能够有空间并且把事情做得更专业;我们也可以有更多跨界尝试,地产和设计之间也能够有更多元的接触,也希望大家能够以更自由的合作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发展的间隙,这也可能给未来大家的职业瓶颈提供一些选择。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49.jpg

鸿基地产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 陈洁辉女士

 

我想先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大家是否发现很多的户型产品、园林设计、室内精装都有互相借鉴的影子?这些是否为“内卷”的表现?我们都在说现在行情不好,投机倒把太多,行业形成内卷,蛋糕没有更大,不够分。但从这个问题中我们能否引出一个新问题?产品间或者至少是同区域产品间的同质性是否太高了?这种现状很大可能不是因为非理性的竞争,而是大家都太理性,看到所谓的“成功案例”,便进行跟随,先行者享受到了红利,于是形成增益效果,慢慢被这种跟随所绑架,不得不增加投入去跟随,形成“内卷”。造成现在同质化严重,压缩成本,强调现金流的现象,最后扛住的死死坚持,扛不住的被吞并或者直接出局。

这样的现象需要怎么破局?期望在这个“内卷”的现象里形成有组织并有效避免囚徒困境的局面,其实并不现实。现象级的生态必须由另外一种现象来打破。简单地概况一下突围的办法,就是创新+专业细分。

我们一些同行开始发觉自己供应链的优势,提供了高品质的从外到内的产品。有些从单纯的销售变成了自持,规避了滚动式现金流的竞争,而是加强自己的服务,获得了一大批粘性极高的客户。还有很常见的是开始注重地块特性的挖掘,不是简单复制竞品,以创新引导潮流。我们很高兴看到这种从过去“跟随型”的市场慢慢向“引领型”的市场转变,这种引领不是单一方向,而是多方向。这种市场才是良心发展的市场,各自都去深耕自己擅长的部分,通过创新、专业细分来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在各个细分领域还没被占领之前,机会是非常多的。如果不把握这个机会,最终又会回到刚开始提到的“内卷”怪圈,只是可能从现金流内卷,变成了堆砌品牌内卷或者其他内卷。

创新+专业细分,离不开我们的设计院献谋献策,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向前,给我们这个行业更多的新鲜空气。最后,引用鸿基地产总裁凌晨3点在干部群推送的一段振奋人心的话:“对于企业而言:不同大于更好,不一定要做第一,但一定要做唯一。你不是先比别人牛逼,而是先跟别人不同,然后再把这个不同做到牛逼,它就成了你的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和杀手锏。”连高层领导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呢?谢谢大家!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751.jpg

龙光集团研发设计中心副总经理 王会会女士

 

2020年,可能没有第二个流行语比“内卷”更加出圈了,可以说“内卷”这个词已经非常的泛化,它更多的是一种贬义,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吐槽。

所谓的内卷意思是“白热化的竞争”,在日常生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拼尽全力,让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今天的社会可以说是从幼儿园一路“卷”到职场。比如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给孩子很小就报了各种补习班,尽可能地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在某种意义上实际是提高了孩子的起跑线而已,这种教育的内卷只是现代社会内卷的一个缩影,各行各业都因为这种竞争而内卷化。比如近期房地产行业的集中拿地,有些公司为了提升一点点竞争优势将拿地的利润控制在1-2个点,比如为了快周转,展示区千篇一律或者过度设计,缺少对产品的价值挖掘,这些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内卷,这是我想讲的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大家有没有发现深圳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地产行业,设计行业又是一个快节奏的行业,我们每天很忙,很多会,很多PPT,很多汇报,我们像陀螺一样不停得在转,我相信这不是我们某个人的感受,而是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一种现象, 不是因为我们想这样,而是因为企业要生存,我们要生存,如果不这样我们就会被淘汰,这也就是我们行业的内卷,社会的内卷,这种内卷让我们失去诗歌和远方。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统一思想,所有的人一起消耗精力和生命,也不想别的,让大家就是这么地忙碌着,所以对应内卷最好的突围就是降低欲望,让自己慢下来,让企业慢下来,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我今年就有一个感悟,做好产品不是让自己每天只有工作,像陀螺一样无休止地转动,而是学会认真生活,包括对待工作、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工作滋养生活,生活也在滋养工作。

另外我还想表达的是任何事都要辩证地去看,想要突围的内卷一定是坏的内卷,我前面一直在讲消耗,但不是所有的消耗都是内卷,比如从我们的设计行业来讲,我觉得“好的内卷”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极致利用;是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在全球变暖,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对自然资源的极致利用,就是我们用设计创造价值的最好体现。就算耗费再多人力、物力、时间,都值得,这种消耗就是好的内卷。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微信图片_20210519191853.jpg

small.jpg


  表情

全部评论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