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风景园林网
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3月27日在古城西安开幕。百余位专家学者、院士、设计大师展开研讨交流。WCCO国际联盟专家、中国京杭大运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G20杭州峰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张建庭在大会的“中英城市韧性论坛”上发表演讲,分享了在杭州新西湖修复中重建良好生态、展现山水之美、保护历史文化的经验,并与其它专家进行了对话交流活动。
张建庭在论坛发表演讲
张建庭与其他嘉宾对话交流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指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实施西湖综合保护措施,使西湖的历史面貌得以还原。在南线景区改造和新湖滨景区、杨公堤景区建设中,挖掘和恢复了不少历史文化景观,进一步丰富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内涵。新西湖开放后,好评如潮,游人如织。2011年6月,西湖成为中国首个湖泊类世界文化景观遗产。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西湖向全世界展示了良好形象、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
西湖由泻湖演变而来,在世界历史上,泻湖的命运大多是走向消亡,但是杭州西湖却保留至今,并影响着杭州的城市发展。主要是因为历代对西湖的保护与治理,新世纪以来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保护整治举措,尤其是修复新西湖。
西湖山水形态
西湖周围山体自湖岸向北、西、南三面逐渐升高,可分三个层次,高度分别为50米-150米、150-250和250-400米,形成层峦叠嶂的地貌景观。山体高度与湖面尺度的比例适宜,人在湖中看山,仰角在5°以内,视觉感受深远而舒缓。
整个西湖,从不同的角度看有着不同的景观效果,步移景异。
西湖山水景观层次丰富
修复新西湖基本概况(杨公堤景区)
修复前,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不顺,“脏乱差”严重,景区城市化现象较重、“乱搭乱建”较多,环湖沿岸游线不通,功能分布不够合理,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严重影响等。
工程规划范围4.7平方公里。共拆迁住户933户,单位125家,拆除建筑面积达27.67万㎡,改造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整理出杨公堤等36个历史文化景观。恢复水面,改善和复原了西湖周边的生态湿地,基本恢复了300年前西湖的原貌。调整景区绿化,修复自然生态。在景区内种植水生植物66个品种计100多万株,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开挖外运土方180万㎡,恢复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金沙港等水面共计90hm2,使整个新西湖成为空气清新、青山碧水、生态良好、历史厚重、极具乡情野趣和自然美丽的休闲旅游地。
新西湖主入口
金沙港-赵公堤
茅家埠
修复新西湖原则
1.修复生态,保护景观资源,突出山水意境,营造自然野趣风貌。
新西湖的核心是保护。保护山水风貌、地形地貌、动植物及各种宝贵资源;同时营造生态良好、自然朴实、野趣盎然、恬静清幽的景观风貌。
2.注重文化,挖掘展示历史,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
基于对西湖人文内涵特色的认知、把握和重视,在修复过程中始终注重文物和历史遗迹及传统文化保护、整理、展示,充实和融合文化内涵,表现文化意境。
子久草堂 (子久即黄公望)
3.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满足大众所需,体现民本思想。
修复时处处体现以民为本,十分重视市民与中外游客的需求,在设计和建设实施前,认真听取和吸纳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突出民主决策、以民为本的思想,各类服务设施优先满足人的需要。
增加亲水平台,新修林间小道和山径200余条,新西湖开放后,沿湖公园景点、杭州博物馆都免费开放,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西湖的旅游资源,实现了公共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
增加亲水平台
“新西湖”设计亮点
1.全部融入自然山水。
融入自然山水
2.恢复原有湖面。主要恢复了金沙港、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水面计90公顷,基本恢复了300年前的西湖原貌。
恢复原有水面
3.修复历史文化景观。保留或修复原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迹,很好地维护了西湖整体风貌。
环湖碧舍
4.营造优良生态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共栽植水生植物76种,一百多万株丛。
5.采取引水措施,取水、沉淀、注入西湖,年供水量1.2万立方,实现西湖水一月一换。
6.“景中村”整治。
“景中村”整治主要包括拆违清障、显山露水,建筑立面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实施“上改下”,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住质量,保护、挖掘散落的历史文化古迹。
另外,发展以西湖龙井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扶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促进西湖龙井茶与遗产保护、旅游休闲有机融合,努力把景中村建设成为“风情小镇”,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