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视界微信公众号
园视界微信号
园视界手机版 网址导航 每天签到 客户联系 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  
首页 > 精选作品 > 青年说 | 深圳青年景观设计师分享交流会第4季「精彩回顾」

青年说 | 深圳青年景观设计师分享交流会第4季「精彩回顾」

2021-01-20      浏览:523      评论:0      点赞:0       分享:0      收藏:0




青年说 | 深圳青年景观设计师分享交流会第4季「精彩回顾」

来源微信公众号:景观周




1月16日下午2:00,“青年说”深圳青年景观设计师分享交流会第4季》在深圳蛇口网谷MUCH沐奇设计新办公室万海大厦B座504A顺利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深圳、广州等各地的优秀青年景观设计师们,在5个小时的深度分享和探讨中,多角度共同探究行业发展趋势,开启了一段有深度、有思想、干货十足的设计探讨之旅。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12.jpg

△ 活动由谭贡亮先生主持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13.jpg

此次活动分别邀请4位主讲嘉宾及近20位青年设计师,通过在实践中的思考及学习,深度探讨行业话题。主题讲座中,王耿锋先生以“万物皆可观己”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对于园林景观的看法,“让自己成为一件作品,始终修行。己成,则物成。”而庞美赋先生则从他走过的一年四季,从图纸到现场的,从境到意,“夕阳山外山,无极之外复无极,时空时间无限循环,仿佛望见了天外天。”柏影先生,以造园青春为题,阐述“每一个园子都有自己的故事...造园是件有趣的事,无论大小 多少 高低 深浅 藏露,归于本心。”最后,王奇先生通过传统山水画与园林的六个片段对比,阐述了山水画与园林的关系,“园林,一种山水院落的空间构造游戏,一种隐逸居游生活的叙事设计。”

△ 论 坛

分享交流会组建起“圆桌论坛” ,设计师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话谈对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人与自然的理解与畅想。嘉宾与设计师围绕“古典造园的有用与无用”、“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精神性与市场性”等多个话题深入浅出地展开对话,创建了纯粹的设计圈的交流,寻找直指本心的设计之道。

 

 

△ 合影

“深圳青年景观设计师分享交流会”由谭贡亮先生等于2016年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活动汇聚当下一群有理想、有追求、具有匠心精神的青年景观设计师,进行行业交流、互动、学习活动,期以增强深圳地区为核心的青年景观设计师们的凝聚力、创造力,为当代的景观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设计的力量。


分享主题

王耿锋  《万物皆可观己》

庞美赋  《时间的回响—寂山水》

 影   《造园青春》

 奇   《“画理”即“园理”》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21.jpg

 

王耿锋 《万物皆可观己》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23.jpg 

嘉宾王耿锋先生以精彩的分享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王先生以万物皆可观己为主题,从“修趣”、“修爱”、“修料”三个层面,追寻文化、土地、人性与艺术的设计表达。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24.jpg

“让自己成为一件作品,始终修行。”王先生通过分享亲身经历的三个设计项目,追溯中国美学的精神源点,强调归返内心、重视生命的诗意安放,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去还原中国式生活的场所记忆。他提出设计师应是“一个可解决问题的诗人”,以“修习一己,善待万物;己成,则物成”的观己思维启发全场。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25.jpg


 王耿锋:古得下去,才新得起来 

“古得下去,才新得起来。”在继承与创造之间,在尊重与重塑之间,是一个关乎“时间” 的命题。我们夹在时代洪流之中,此次“青年说”分享交流会正是以青年设计师的视角,探讨寻找一种更年轻的方式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东方设计美学的继往开来贡献一份力量。我很想再去回头看,去走走古典园林,读一读山水画,亲临施工现场见证一石一木的落地。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26.jpg

 

庞美赋 《时间的回响——寂山水》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27.jpg

“造园如作诗问,借景于天地,寄情于山水,使人临其境,悟其韵,见东方。”庞美赋先生以《时间的回响——寂山水》为主题展示分享了他躬耕于设计场地、访问自然人文之所、向传统学习的心得与感悟,带我们领略中国的禅境山水。他认为,设计将山水之境引入时间的维度,描绘自然,然而超越自然。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29.jpg

庞先生在现场还带来了造园实践的分享,他从觅石、问木、相位、拟势、弄石、种石等多个专业层面展开细微入至的阐述,为我们描绘了清晰的造园图景。“在图纸上经营的是境,在场地营造的是意”,展现了一位忠于场地的设计师“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0.jpg

从图纸到现场的,从境到意,便是中国的禅境山水。“夕阳山外山,无极之外复无极,时空时间无限循环,仿佛望见了天外天。”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1.jpg

 

庞美赋:造园的有用与无用 


造园是否小众?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这可能为很多青年设计师所质疑。这个讨论是有价值的,正体现了青年设计师的思考。我想说,造园既有用也无用。追求效率、讲求功用似乎成为社会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的潜规则,“无用”的东西不被重视;在景观行业似乎也形成了“做商业景观、公共景观等才是有价值的设计”类似的主流观念。“把时光浪费在无用之事上”,其实满足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这些“无用的”精神追求往往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在造园的创作里,实际也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创想更适宜而具美感的人居环境。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2.jpg

 

柏影 《造园青春》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3.jpg

柏影先生以《造园青春》为题,以专业的学识、丰富的游园经历,带我们走入拙政园、留园、艺圃、环秀山庄、沧浪亭、拥翠山庄等江南园林,从历史场迹中寻味古人造园技艺与意境。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4.jpg

东方文化的沿袭之所向,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终结点,值得一提的是江南之园林,亦是传统院落的隐逸生活与繁华都市之间的最佳平衡,大隐于市的行望居游,还是否符合当代人的生活,则不断在被发起挑战。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5.jpg 

他以“藏露、深浅、曲折、高下、远近、旷奥、疏密、虚实、大小”等对立统一的逻辑,展现古典造园的技巧与意境。“每一个园子都有自己的故事。造园是件有趣的事,无论大小、多少、高低;深浅、藏露,设计归于本心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6.jpg


 柏影:因为热爱,所以成为常态 

因为热爱,在追求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世界里无需去追问价值。因为热爱,你的行动自然而然就成为时间的常态。在行业摸索的旅程中,或许有些并肩过的伙伴已与我们背道而驰,但在座的各位还有千千万摸爬滚打的青年设计师们仍在坚持。加班也好,熬夜也罢,当你真正热爱一样事物的时候,背负的压力、被施加的束缚,终究会变得渺小。在日常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过好每一天,过好自己的人生。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7.jpg

 

“画理”即“园理”》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38.jpg

王奇先生通过传统山水画与园林的六个片段对比,阐述了山水画与园林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40.jpg

传统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周遭的世界,所谓周遭,就是置身其中的,内部的方式,是交混的人与环境,难以择清。这个交混方式要以画的方式呈现示人,而观者未必不是画中人。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41.jpg

中国园林向来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观法的自然”。让观者在画中游览,其中的景象空间,实际是观赏景面的编排。景面犹如电影画面一般,将场景组织起来,也就是用空间蒙太奇处理,让园林艺术表达思想、情趣,让观者有共鸣的感染力。“园林,一种山水院落的空间构造游戏,一种隐逸居游生活的叙事设计。”


 王奇:纯粹的设计圈的交流 

此次分享交流会目的是在创建纯粹的设计圈的交流,不讲咖位不互道“水上漂”的场面话,我们真正知心交心。青年设计师们、从业者们常常忙于自己的工作与项目,从事的行业或许并没有那么美妙,因此这次实实在在的设计圈交流是有价值的。在行业现实之中,青年设计师秉持着什么样的发展观、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立足点,这些问题都在真心诚意的讨论中启发我们的思考。

 


 

 圆桌论坛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46.jpg

“圆桌论坛”共邀嘉宾与20多位设计师围聚一团,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分享对话。讨论既进一步深化了嘉宾的讲座内容,也从行业、设计等多个领域发起了寻找设计本心的交心对话,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48.jpg

 

Q

1. 造园造院的过程中是否有不满意之处?如何处理这种设计上的不满意?


柏影:我们的项目在完成之后都存在一个甲方验收评价的环节,结果有好有坏。但是从我投入设计打造的实践来说,我觉得没有好与坏之分,因为投入的精力、用心的状态都是从内而发;呈现出的结果是多元的,得到的反馈也是多元的。复盘与反思是必要的,但在设计中我们不应被束缚,在下一个实践中从心而发、投入状态,我们可以收获更多。

 

Q

2. 古典造园的方向与现代设计的实践方向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一个像被框在盒子里面,一个展示于盒子外面,那么在造园的实践中如何解决人的公共性需求,即如何增强造园的开放性?


庞美赋:其实,古典园林本身就是集生活所需,是跟生活结合的。比如我们刚刚讨论的古典园林翠玲珑的轩堂,其中很多个都是功用性空间,天井、窗棂乃至芭蕉植物等这些,都是为满足日常生活与审美需求而设。

回归到现代,我们感觉展示区一般都是“给人看”,所以大多感受不到生活的语言。而大区,或者说是社区空间则更能体现公共性与实用性,它显然与古代私家宅院的开放尺度不一样。我们不以做展示区的方法来做大区项目。那么基于这一性质,我们造园其实就应借鉴古典的美感以应用至现代空间,同时发挥园林的实用性价值,只流于复制古典美的设计其实并没有抓住东方造园的精髓。

 

朱小松:我个人其实比较封闭,不太参加行业的交流与会。但是谭总组织的青年论坛我已经参加过两届了,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能与各地赶来的优秀同行们、年轻设计师们见面聊天。嘉宾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做项目的所感所悟,其中干货满满,也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我喜欢也敬佩设计师们的用心专注状态。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中,设计是一个物我交融的实践,我能够从各位的作品中感受到心境的魅力。

 

唐健人:俯下身子进入场地,回过头去思考古典精髓,以造园师的身份去做设计,是很多设计师缺失或所忽略的。更多时候,我们是在图纸上与甲方互动。在座嘉宾或躬身现场“指手画脚”、或亲临古典园林找寻灵感,我想这是出于对场地的尊重、对设计的热爱,以及对自我的追求。这是我们青年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的。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49.jpg

 

Q

3. 抛开设计的纯粹性,我们的作品更多是面向市场的。市场上我们服务的客群其实越来越年轻化,而年轻人群体大多对园林对古典的认知相对薄弱,那么我们如何将传统的精髓化为”商品”以吸引、服务越来越年轻化的客群?


柏影:以东方的思维去做设计。确实,在当代社会,人的需求多样性了,人的活动范围也拓宽了,社会运作方式与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我们不可能套用古典的系统完整复制到现代空间中。重点是如何去转化,在理解并呈现东方精神内核的同时,让现代人有兴趣走进场地去感知、去欣赏。


王奇:我们不妨回溯一下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从格罗披乌斯到柯布西耶,再到康的建筑实践。特别是康,他把神庙、金字塔等古典建筑和中世纪建筑具有神性的空间带入到现代建筑中,让人感受到哲理的思考。其实,不止是造园子,现代的建筑表达,比如安藤忠雄的建筑空间,就在做着“以现代手法将东方的精神性带入现代设计之中”的实践。做现代设计可以借鉴传统的美学、视角、观点,不是要追求复古,它完全可以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只是将精神性的表达渗透到现代生活当中去。


宋婷:我的观点与前面王奇所阐述的不谋而合。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讨论:景观设计师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做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大地艺术,有人说是景观,有人称之为园林。我很认同“自己心中的山水”、“创造精神场所”这两种说法。不管是采用东方造园的手法,还是使用现代工艺表达,我们在营造一个表达思考的空间,希望进入场地的人感知到心境的传递、转折与升华等等。不管是做展示区还是做大区住宅,我们是在为现代人创造有高度的精神场所、居住佳地。

 

谢锐何:在座很多同行经手的项目、所做的空间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基于自己的出发点,我们中有多少是埋首于公益设计呢?我们更多是在做商业设计。但设计无高下之分,无论是公益项目还是商业项目,我们在客群、场地、信息等指令下,都是为创造性解读场地、激活场地空间、创建精神氛围等命题而不断实践。设计师们以作品表达自己的美感与主张,各有各的逻辑与实践体系,让人不仅仅得到审美观赏,也获得精神的享受,获得生活感或高级感等各种体验。设计作品是设计师自我概念的表达,设计师是自己所做的项目的个性代言人。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50.jpg

 

Q

4. 施工图纸如何传递设计师的想法、表达场地美感?既准确展现空间也满足甲方需求,减少改图的反复?


王耿锋:如何让甲方认同我们的方案,我觉得我们不是一直以一种“据理力争”的斗争姿态去求取认同。我们需要从场地从空间本身出发,通过层层分析,作为空间代言人去帮助甲方解决现实的问题,去呈现最优的方案。以完整的逻辑闭环促进甲方、营销与设计达成共识。

设计师有时候是一个解题者,通过层层剖析挖掘最终结果;设计师有时候又像一位导演,要善于讲故事,向外传递或者构造场地的故事性。背后的逻辑往往重于最终的效果,构建出完整的逻辑系统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后期意见对根本性设计的冲击,减少反复修改,保存住我们设计的精髓部分。

庞美赋: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设计师的理解高度,重点要给人意境的表达。图纸是在经营空间,场地中才能真正展现意境。施工图的质量其实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方案的理解。方案从产生到落地,需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与经营图纸,展现意境。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851.jpg

 

Q

5. 年轻人如何看待传统?如果看待对传统的现代表达?

郑晓琪:沙龙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带领我们去体验园林的美感,设计的应用与反思。我们一直在提倡解说古典的审美、技巧,去欣赏、走入东方的精神意境。我认为,分享交流对于青年设计师而已的意义在于,让现代90后乃至00后这一批青年设计师或者是非从业的年轻群体去理解古典之美,而不只是停留在欣赏、称叹的层面。只有基于兴趣与理解,我们才会去发问,为什么这个空间是美的,哪一部分是现代哪一部分是传统,何以呈现出精神性……这些思考需要基于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前辈的传承与启发。

 

  结

 

谭贡亮先生论坛收尾总结: 在参与过的众多论坛中,我觉得我们今日展开的“圆桌会议”是比较专业、有价值的一个,大家分享的、讨论的都是实用而具现实意义的干货内容。不同的经历、多元的观点在有限的空间中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我坚信“当下就是最美好的”,我们相聚在一起,共话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大家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论坛会从2016年启动至今日,已经开办了4届,每一届都传达出新的东西、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本届论坛会,我们探讨得尤其深入。我们讨论的话题、发起的答辩没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现实一点说,做设计其实是在搞服务,我们做自己最好的东西,呈现最优质的服务。

 


 现场精彩回顾

 

△ 现场精彩瞬间



注:本文由Much 沐奇设计供稿景观周发布

欢迎分享,转载请后台发送“转载”按要求注明



 

微信图片_20210121175900.jpg

small.jpg


  表情

全部评论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