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风景园林杂志
2019年5月5日,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承办,《风景园林》杂志社协办的第一届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讨会暨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于北京林业大学垂花门圆满落幕。
中国风景园林历经数千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营造经验,涌现出众多的园林名家,凝铸了深刻的文化思想,展示了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国独特的艺术审美、人文精神和生态理念,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于1951年,已形成完备的学科体系,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决定成立“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作为风景园林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中国风景园林的营造智慧和思想理论,继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资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安黎哲校长、李雄副校长、园林学院王向荣院长、张敬书记、何昉教授,清华同衡副院长胡洁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晖教授,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贾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彭长歆教授,天津大学刘庭风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王欣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林箐教授、薛晓飞副教授、赵晶副教授、黄晓、王应临老师等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和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讨会两部分组成。
成立仪式由王向荣教授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安黎哲校长、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向荣教授、秘书长黄晓老师分别致辞和宣读章程。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与王向荣教授共同完成中心揭牌仪式,并向中心成员和委员们颁发证书,合影留念。
北京林业大学安黎哲校长致辞
安黎哲校长对思想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欢迎专家学者加入、支持这一平台。安校长阐述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风景园林的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世园会开幕式上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相吻合,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有责任来继续发扬中国风景园林的优势,以此作为交流平台,探讨学术成果,凝练思想精髓,早日将风景园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中心主任王向荣致辞
王向荣教授回顾了中国风景园林体系的建立,中国在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建立了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人口、城市、人居环境、园林都得以发展。农业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中国园林的形成,推进建立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风景园林体系。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经过不断地积累沉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王向荣教授强调,景观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风景园林的思想文化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发展。
黄晓秘书长宣读章程
秘书长黄晓介绍了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该中心是为系统总结中国风景园林的营造智慧和思想理论、传承发展优秀的中国园林文化而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该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由北京林业大学负责管理,联合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建设。
研究中心的任务主要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名家研究、历史理论研究、营造理论研究及海外影响研究,涉及微观的园林设计、中观的城乡建设和宏观的国土规划三种尺度。研究中心的任务包括四项,一是针对各项议题展开专项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二是在专业期刊上组织学术专题,发表相关的学术成果;三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苏州、常州、无锡等地建立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四是编撰中国传统园林思想著作,推出园林历史理论丛书等。
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颁发证书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北京林业大学林箐教授和赵晶副教授主持,邀请到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资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晖教授,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清华大学贾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彭长歆教授,天津大学刘庭风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王欣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黄晓老师8位嘉宾围绕中国风景园林思想做主题报告。
孟兆祯院士
孟兆祯院士在题为“迁想妙得”的报告中,首先解释了“迁想妙得”的具体含义,对于一个设计项目,“迁想“是指脱离项目本身,去寻“因”,用“因”来完成这个项目作为“果”,以此寻因觅果,也是用“彼”代“此”,先生指出古人诗词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将豆子比喻为兄弟之间的感情,这便是“迁想”的一种表达方式。园林艺术是意象艺术,利用迁想妙得,可将意象艺术转化为景象艺术。孟先生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内的垂花门为例,指出自己在给垂花门题词时,从垂花迁想到了扬眉,又迁想到“中国梦“,因此最后垂花门题词为”扬眉筑国梦,垂花传真道“。迁想妙得也是正能量的表达,正是指”思无邪“,”景以境出“以及”不明说、猜想“。孟先生举了几个他所见到的古代迁想妙得的园林景观,其中一例是先生在泰山上所见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入二“两个字,这便是古人运用迁想妙得所表达的园林景观,”入二“其实指”风月无边“,这便是迁想的妙得。迁想妙得同时也是尊今厚古。最后,孟先生表达了对于运用迁想妙得将中国梦建设成功的美好期望。
刘晖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刘晖教授在题为“中国地景文化的思想脉络与现实意义”的报告中,就地景文化、景观文化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详细讲解。刘晖教授主要围绕中国地景文化历史理论进行介绍,通过分析西北地区自然与人文历史环境的独特性,指出西北地区建筑景观承载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地理同构的智慧。最后提出三点反思:1)如何还原古人对人居聚落等环境空间的精神承载;2)如何从整体环境空间格局入手,保护视域所及的景观风貌的精神图景;3)如何以保护文化脉络与物我精神意蕴为前提,构建景观风貌评价体系。刘晖教授表示,中国地景文化中古人传统风景营建的智慧在今天设计语言中要学会再现与传承。
贾珺教授
清华大学贾珺教授的演讲主题为“谁道园居不是家——古代园林中的栖居游乐行为与景观空间的关联性”。中国古典园林是景象优美且富有文化气息的人居环境,与人的各种栖居、游憩行为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所有园林存在的意义在于有人欣赏并感受其特征,历经视觉、听觉、声觉、触觉多重感官体验。例如拙政园听雨轩与留听阁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同时人本身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帝京景物略》记英国公新园“过桥人种种,入我望中,与我分望。”与《断章》中“你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所表达的意境是相同的。贾教授指出,中国园林是人的园林,从中国园林发展来看,景观空间,包括山水以及植物都更加复杂化,功能也更加多样化,从早期的帝王、贵族园林到清代皇家园林以及明清的文人园林。
朱育帆教授
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在题为“风景园林历史理论·教学·研究·实践”的报告中,以历史理论在设计教学、设计研究、设计实践之间的互动之间的扮演角色为切入点,回顾了自己在清华大学教学设计理论的20年经历,指出不论历史理论的东西古今,从业者需放宽眼界,来改变景观不能承受环境变动的现状。在探讨历史理论与设计教学、设计研究、设计实践三者的关系时,朱教授以“棕地——首钢后工业景观的理论与实践”为例,探讨后工业景观的价值拓展困境、后工业景观的全球化趋同困境与地域价值探寻。最后总结指出历史理论对三者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成为指导三者走得更远的动力。
彭长歆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彭长歆教授在题为“边缘与中心:清末广州十三行美国花园、英国花园的创建”的报告中,主要回顾了十三行美国花园、英国花园的发展历程。彭长歆教授介绍到,19世纪广州十三行美国花园、英国花园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最有意义的西式花园,反映了19世纪全球范围内公园建造的状况,是世界公园建史上无法罔顾的重要环节。此外,中国园林与华南植物的研究也是风景园林研究中西交会的重要节点。彭长歆教授指出,十三行美国花园、英国花园的植物种植与植物配置展现了西方人对华南地区植物的高度熟悉,十三行花地在中西园艺研究交流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代历史上,中国多处于被压迫的阶段,位于历史的边缘。而广州十三行美国花园、英国花园的创建,契合了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交流是世界文明发展与人类和平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在文明交流的背景下重构中国历史,在现代转型的道路上,中国可能处于世界公园运动中心的定位。
刘庭风教授
天津大学刘庭风教授在题为“建福宫花园风水格局初探”的报告中,从园林布局、建造历史、建造思想及其中蕴含的风水文化几个方面,对建福宫花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刘教授首先强调古代风水的源头是天文,而作为故宫四个花园中最先建造的建福宫花园,其中蕴含的是“象天法地”的帝王思想。之后他对建福宫的东西两面的格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西面的九宫格的布局正是方形八卦、四正四隅的体现,其中的山是“九五”的象征;东面以九华宫“三三为位”为母体创建,其中的四个院子形成北斗七星的布局。最后介绍了宫殿与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回归了古代风水的源头。
王欣副教授
浙江农林大学王欣副教授在题为“自然滋养人文——史论研究十年记“的报告中,就江南风景研究室十年来的研究内容、研究体会以及研究展望展开讨论。研究内容上可分三个方面:一是浙江古代园林要素优秀案例普查。采用现场调研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涸泽而渔”原则,研究室普查了100项桥、亭、树、塔、楼阁、门、道路、井泉、假山、书院园林、寺院园林以及宅园等。近三年来还完成了浙江省“千村故事”生态人居普查,获得省科研奖项。二是传统园林技术研究,经历了从“跟随研究”到“学科交叉研究”的转变。三是理论研究,注重古代园林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十年的史论研究得出三点体会:1)中国古代园林类型多样缺乏整理,其内容和范围视研究者的视野而变化。2)“人与天调”,城乡建设结合自然,形成“山水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方法需要继续深入研究。3)“文以载道”,景面文心的艺术特色需要阐发,风景园林以自然滋养人文的社会价值值得重视。最后,王教授有四点展望:首先需要积极将风景园林的新时期使命融汇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史论研究“合为时而作”。其次要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规划设计尊重自然。再者景面文心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主要特色,深入研究其艺术手法,发掘社会人文意义,以风景园林滋养和承载城市文化灵魂。最后要以弘扬中国文化为目标,形成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理论体系,体现文化自信,并给大众以人文归属感和自豪感。
黄晓老师
北京林业大学黄晓老师在题为“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园林、图像及其社会情景”的报告中,围绕如何通过学科交叉来拓宽专业研究进行讲解。园林对应风景园林学,为研究对象;图像对应艺术学,提供了研究方法;社会情景对应社会学,提供了研究理论。学术研究是一种对话,是学者与一手资料的对话、同行学者间的对话、以及相关领域学者间的对话,通过对话结成学术共同体。成立中国风景园林研究中心,就是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多学科、多视野、多尺度的交流平台。
Q1:在当下进行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的时候应该聚焦于哪些方面?
Q2:对于在短时间完成公园城市建设,您有什么建议?
Q3: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如何与普通学生、普通行业工作者、相关交叉学科的学者以及对相关专业感兴趣的社会人士联系起来的呢?研究中心成立后他们要如何参与到其中来呢?
Q4:在研究某一思想或命题的动态变化时,您是如何筛选史料,并如何处理边缘史料的呢?
Q5:在教学实践中,您如何看待思想与表达的转化?
Q6:古代文人的书法、文法表达了他的思想,书房空间作为思想产出地也变得十分重要。您如何评价书房在园林当中的地位呢?
采编 王一兰 王亚莺 刘宇彤 薛欣君
摄影 冯悦 刘嘉玮
微信编辑 王一兰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