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视界微信公众号
园视界微信号
园视界手机版 网址导航 每天签到 客户联系 你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  
首页 > 精选作品 > 干货分享 | 第五届上海景观论坛——“感知”活动回顾

干货分享 | 第五届上海景观论坛——“感知”活动回顾

2019-05-02      浏览:299      评论:0      点赞:0       分享:0      收藏:0




干货分享 | 第五届上海景观论坛——“感知”活动回顾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景观论坛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22.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上海景观论坛是由Sasaki, AECOM 和 SWA 三家设计公司于2017年联合发起的主题性景观行业分享盛会。随着SOM, ASPECT Studios, HASSELL, TLS等多家国际性景观设计公司的加入逐渐壮大。论坛以”开拓新的实践,催化设计创新、影响政策变革;提升公众对于景观重要贡献的认识;倡导景观行业,使之汇入社会进步的主流推动力“为使命,旨在提升景观行业的影响力,并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33.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第五届上海景观论坛于2019年4月21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尝试从一个更加感性的角度来思考景观设计。以TLS提议的感知为主题,演讲嘉宾围绕Momentum”、“Memory”及“Expectation三个细分方向展开了深层次、多方位地探讨。他们基于自身的学术背景及在中国及国际的实践经验,与观众分享了他们对于感知与时间、空间、记忆、公共认知等相关因素联系的见解。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35.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本次论坛首次尝试跨界,演讲和圆桌讨论除了AECOM, ASPECT Studios, GVL Gossamer, HASSELL, SASAKI, SWA等6家顶尖国际设计公司的景观设计师与城市设计师外,还邀请到来自德国的艺术家双人组Quintessenz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37.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此情此景  

Momentum

--------------

 

主题:感知营造– 色彩,空间和艺术

公司名:Quintessenz

演讲嘉宾:TomislavTopic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38.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Quintessenz


Quintessenz分享了他们的艺术装置作品是如何在国际上被概念化和具体呈现。空间是他们的基本灵感。他们的作品不仅使用建筑中提取的形状和图案,还会与环境相互影响,通过结合摩尔效应、风及光等特殊的元素加深了观众对作品所在空间的瞬时感知。它为颜色创造了空间。对他们来说,颜色不仅仅是形式,也是内容本身。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40.jpg

© Quintessenz


Quintessenz过往的一些项目涉及“漂浮艺术”,网状彩色织物的层叠。作品创造出看似漂浮在空中的色彩渐变波浪,并且随着风和光的变化不断改变它们的外观形态。例如他们在希腊美丽的Paxos岛上某处古建筑废墟创作的“卡卡西卡的秘密”。这个地点原本就有自己独特的魔力。人们欣赏建筑本身的同时,也可透过窗框瞭望远处的美景。Quintessenz通过他们的装置更为强调了非常强烈的视觉体验。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42.jpg

© Quintessenz

 

主题:感知之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遥感设备

公司名:GVL Gossamer

演讲嘉宾:Alex Breedon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44.jpg

© Shanghai LandscapeForu

高势的联合创始人AlexBreedon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认识景观的非传统的方法。以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研究为例,他揭示了遥感技术和测量科学发展以及对景观设计的意义。科学家在该岛上所做的工作,将人的认知领域扩展到超出人体可感知范围,突破了人们的传统时间感和空间感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45.jpg

© USGS


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上密布着各类测量设备和科研组织机构,不断监测和记录岛上及周围的现象。通过这些仪器,岛上的居民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所居之地在地真实信息。这些设备虽不能模拟或预测;然而他们的监控和记录,帮助人们超越了传统范畴感知景观。这些“感知机器”在主动监测与生成的数据循环工作并提供反馈——通过毫秒级的持续的监测,这些设备将我们生活每一分动态进行呈现,扩展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感知。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47.jpg

© The LivingNew York

高势Alex的演讲展现了测量仪器引领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认知和感受景观,在提供景观设计实践中迫切需要的方案的合适性和灵活性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主题:人与自然的印迹

公司名:SWA

演讲嘉宾:陆诗蕾Shilei Lu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49.jpg

© ShanghaiLandscape Forum & Shilei Lu

SWA主要分享了深圳的光明绿道项目如何赋予使用者突破场地现有的感知体验。项目所在地光明小镇是是少数离深圳市中心仅一小时车程,以国家基本农田和森林为依托的特色小镇。

景观设计师从自然的印记:植被、栖息地、水系和地形入手。经过系统性地分析和叠加,找到一系列沿绿道的高潜力节点。场地中给人留下最深感受的正是这些根据自然印迹分析得到的高潜力节点。

在光明绿道基础上增加三个标识性景观桥,浮桥”“探桥”及“悬桥“。通过“三桥”跳出原有人,绿道与森林的界限,用景观元素创造另一种伸向自然的“触角”,提供三种全新的场地体验方式,使人在不同角度来重新体验绿道及森林。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51.jpg

©SWA

探桥提供人走出绿道进入森林,探索和接近山中自然形成的水塘与栖息地。利用现状深坑营造一个探索和游憩的场所,拉近人与水面的距离。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52.jpg

© SBP

 

悬桥是风与人的印记,捕捉的是绿道与邻近荔枝山间的山谷的风。为了强化对风的感知,桥下悬挂着风铃,风吹后提供游人视觉及听觉的体验。SBP所设计的钢板带桥结构实现了桥体飘逸外型及桥上随风摆动的体验。

景观师作为塑造户外空间的专业人群,通过理性的分析和细腻且敏锐的感知,发现场地的潜力。又通过设计强化场地特征且创造超越现有场地的感知可能。


   彼时此刻   

Memory

-------------

 

主题:对场所记忆

公司名:SASAKI

演讲嘉宾:曾志强,萧宇昂, 朱宇

 

人们对于场所记忆的感知是难以准确表述的,但基于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又因人而异。如何对待这样的模糊概念?虽然有很多方式,但是景观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场地,尊重场地,将设计概念甚至施工细节与场地结合,不能忽视场地的当下和过去,创造一些本不属于场地的虚假记忆。对于设计如何结合记忆,Sasaki的演讲中分享了针对不同场地情况的三种设计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基于场地上的历史遗存,来构建整体空间框架。首先对于场地上的历史遗存,尽可能的去保留,使这些遗存成为项目的主角去整合场地的空间框架,为使用者提供感知过去不同历史片段的机会。第二种策略是挖掘地域特色来创造场地的特征。当场地上没有可利用的历史遗存时,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去挖掘根植在场地的地域特色,将其与设计结合来塑造场地特征以及可供公众感知的空间细节。最后一个策略则是针对当场地上的历史早已无迹可寻,我们还可以通过文献资料的研读来找到属于场地的记忆,并通过对它的再现来回应不同时代人群的共同记忆。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54.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 SASAKI


以徐汇跑道公园为例,作为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它的前身是有近百年历史的龙华机场。虽然功能逐渐减弱,但机场的跑道一直被保留下来。最能体现场地特征的飞机跑道成为了项目概念设计的出发点。这里不再是飞机的跑道,而是现代生活的跑道。曾经在此起降的飞机变成如今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人们在这个线性体系里进行现代生活的各种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56.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 SASAKI


之后的深化设计都在围绕这条跑道开展。即便跑道的现状条件并不乐观,大部分被市政道路覆盖,我们通过测绘现存跑道、移除跑道表层沥青、破碎跑道混凝土作为特色步道铺装等方式,以最大程度再现了历史跑道。经过多方努力和 3 年多的建设,昔日的机场跑道得以重获新生。设计赋予了它新的功能,使其重新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行走在跑道混凝土上去体会当年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58.jpg

© SASAKI

 

主题:源自树木的灵感

公司名:AECOM

演讲嘉宾:Lee Parks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459.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Lee Parks


AECOM的演讲灵感来自于树木本身的魅力与其重要性。设计师Lee Parks介绍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范例,包括那些对他个人成长有深远影响的树木,以及那些他试图通过规划和设计来维护的树木。

在演讲中Lee提到,今天我们作为景观设计师种下的树苗, 有望经历世世代代之后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我们有幸成为用树木进行规划和空间设计的先驱者。这些树木可以影响人类、栖息地和野生动物,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体验和记忆。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01.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Lee Parks


他分享了一个位于英国艾塞克斯800年历史的橡树例子。这棵树拥有自己的Facebook账号,还衍生出一本精美的儿童插画书。不幸的是,2018年的一次火灾事故对此树造成了伤害。孩子们感到十分伤心,后为守护这棵树写了一封信,向大家分享他们和这颗橡树的友谊,希望提高人们对人为火灾的防范意识。

树木创造了强烈的地域感、景观价值、热门景点和重要的文化及精神养分。树木栽种下去却因新的发展要求,在之后的5-10年内被砍掉。作为设计师,Lee提出,随着街道、公园环境的逐渐成熟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为子孙后代建立起更多的树木保护意识和措施?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相关的专业渠道,来帮助人们提高对有纪念意义,有历史价值的树木的认识?基于这个话题,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03.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Lee Parks

 

   日新月异   

Expectation

-------------


主题:城市中的独特感官

公司名:ASPECT Studios

演讲嘉宾:潘格非Manfred Pan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05.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 Manfred Pan


重复的住宅单元、单调的办公楼幕墙,单调无感知的环境正在主导着我们的城市空间令生活在其中的人倍感厌倦ASPECTS Studios的景观设计师潘格非为我们分享了以人类最原始的感知力为出发点的感官设计哲学。

首先,视觉感知的呈现。在项目皖投万科天下艺境中,石榴这一地域文化图腾,在设计师独特视角下的分解,并采取超尺度的再演绎。人们无需了解背景知识,就能获得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知。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06.jpg

© ASPECT

其次,声音感知的运用。ASPECT与我们分享了天使街项目。项目通过鸟的声音来定义功能空间,将背街小巷打造成具有意义深远的公共空间,唤起人类保护鸟类栖息地的意识。

最后,触摸文化的感知。在雅干广场项目中,ASPECT通过对当地材料的精心选择,色彩的搭配,创造水景、地貌等互动元素,所有的感官都可以在景观中加强运用,观看、触摸和玩耍。历史和文化的厚度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08.jpg

© ASPECT

感知力是人们体验世界的基础。作为设计师,将感知力作为设计指引,我们将会超过预期,在我们创造的体验中追求独特性、多样性和感知体验。

 

主题: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研究

公司名:HASSELL

演讲嘉宾:Liam Mouritz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10.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 Liam Mouritz


HASSELL城市设计师Liam Mouritz发表了“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研究”的演讲,提出了应对当代全球化所带来挑战的设计理念,旨在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相对思维方式放在一起比较讨论 — 感官审美设计过程以及技术方法论。本次讨论令人想起数十年以来,在景观建筑语境下的激辩,隐喻的钟摆在强调艺术还是科学之间来回摆动。然而,本次讨论更为关注的是两种意识的融合,兼顾感性与技术。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12.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 Liam Mouritz


当代的挑战主要围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优化和控制。我们创造宜居且便利的大都市,无意中在边远地区制造了仅为生产而生的领域。随着这些工业用地的产生,大型基础设施的诞生,索取并重新分配自然资源均可导致环境的崩溃并引发自然灾害。我们需要找到跨专业的控制方法,并让能够塑造当今世界的更强大的力量介入。正如社会活动家及作者Naomi Klein所说,气候变化不只是环境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如果你还没有开始考虑这些问题,那么你已经与时代脱节了。

那么,我们作为设计专业人士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主题“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研究”:作为设计师,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和技能,能够讲述充满力量且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并实现这些故事。这些可以通过基于技术的总体规划策略,或是项目施工的管理实现。我们的这种能力能够突破思维模式、工作的规模并且思考与城市相互交融的生态,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将当下的这些条件作为一门专业来发展。

城市韧性设计挑战赛项目是专业设计事务所如何参与解决这些当代问题的最佳案例之一。HASSELL设计团队与社区、政府职能机构以及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协作设计,重新设想了旧金山湾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时,如何成为一个更有韧性的地区。该项目展示了创新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同时关注自然水缘城市环境中人们的居住体验。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13.jpg

© HASSELL

 

主题:物联网时代:通过互动感知实现参与型城市

公司名: GVL Gossamer

演讲嘉宾:Nicola Balch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15.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 Nicola Balch


数据指引的智慧城市设计已经不是新鲜话题。我们常常都在通过电子设备的交互与周边商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互动。怡境高势联合创始人Nicola Balch在多个国家进行了设计实践,她提出在当下智慧城市的营造中,人们需要自下而上的直接互动参与模式,而不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方式。

在乔治街城市客厅项目中,目标创建一个能增加用户多样性的线型社区空间。方案涉及两个层面反馈系统 - 一层面是家具系统,另一层面是匿名收集用户数据的感应铺装系统。这样的组合造就了一个智能反馈回路,通过使用街道家具实时收集的数据,将用户反馈成为设计建议的主要依据。怡境高势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条有生命的街”。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19.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 Nicola Balch


Nicola 之前在McGregor Coxall参与的Hi-Croydon的设计竞赛中,寻求如何用新的方式使市民参与城市建设。怡境高势提出了一个DIY、可移动,可居住的植物园,借此激活街道。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应用程序,可以让居民参与设计这个可移动的植物园。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21.jpg

© ShanghaiLandscape Forum & Nicola Balch

Nicola的另一个项目“智慧地毯”是伦敦市智慧城市竞赛的获奖作品。其采用了模块化和便于安装的概念,将其直接应用于街道表面。通过一套特制的LED灯光铺装系统,他们将街道转变成一个活力走廊并适应各种活动,在通勤时段作为自行车道,人行过街和人行道,并根据人流营造可变的尺寸,并在晚上和周末改变街道布局满足各种社区功能,如数字艺术画廊和表演空间。怡境高势将进一步创新的智慧城市设计实践在中国落地实施的机会。

 


  圆桌讨论  

------------

活动的最后是圆桌讨论环节。各位演讲嘉宾被再次邀请上场,面对面对话及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从设计到实施,从艺术到技术,现场的问题并不局限于演讲本身,而是涵盖了景观行业的各个方面。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23.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Q1:提问德国艺术家组合Quintessenz的艺术作品灵感来源,以及作者关于艺术功能性的理解。也希望嘉宾能就在中国观众群体中提升色彩品味给出一些建议。

 

Quinetessenz_Tomislav Topic:艺术作品应该强调与人的互动,帮助人们从日常的生活中跳脱出来。对于提升观众色彩品味的建议,他表示他们的作品是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深植于当地文化中的。于此同时艺术教育亦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Q2:对于快速发展的技术与自然环境基本经验之间的冲突,作为景观设计师如何化解与看待?

 

AECOM_Lee Parks:目前作为支撑的卫星影像等技术条件已然成熟,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能让这部分数据更容易被从业者获取,并成为设计依据。

GVL Gossamer_Nicola Balch: 技术应该用来提升人们对景观的体验。帮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好的设计应与技术兼容,而不是刻意避开。

SWA_张树仪 : 虽然技术已成为很成熟的工具,但是目前设计行业的现状是理解场所调研的重要性的意识并没有跟上。景观论坛正是这样一个平台,来呼吁大家思考和认识到这个设计的基本问题。

GVL Gossamer_Alex Breedon :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看到,但也可能使我们盲目。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存在,但最重要的是始终记住景观设计行业的根本。

SASAKI_曾志强 : 科技发展与景观设计行业的联系十分紧密,ARCGIS的发明帮助景观行业的研究范围和尺度得以扩大,使我们的判断更具科学依据,将行业向更好的方向推进。无人驾驶提升交通系统效率,还街道于行人。景观建筑师应具有先锋眼光,系统思考整合各行业知识与新技术,打造更好的未来环境。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24.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Q3:五感景观设计似乎成为一个逐渐被重视的话题,比如盲人花园。是否可以在以此为主题的景观实践中满足这类弱势人群的需求?如何看待很多关注弱势群体的项目和研究,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便中途搁置的现实?

 

ASPECT_潘格非 : 特殊人群的问题应赢得更过的社会关注。景观设计师可以借由设计作为反哺,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SASAKI_萧宇昂 :大家应该从一个正面的角度去理解五感景观话题的关注度。针对弱势群体的设计不应追求立竿见影。人们反而应该通过对于这个话题的关注促成一个与此类群体的对话,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关怀。

 

Q4: 据悉,徐汇跑道公园在申请SITES认证。在绿色生态、雨水回用方面的工作可以多分享一些吗?

 

SASAKI_朱宇 : 徐汇跑道公园即将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SITE认证的景观项目。SASAKI在项目初期便全面考虑低影响的开发策略。雨水处理,低碳理念贯穿项目始终。基于对场地的认识,进行最合理的设计决定。

SWA_张树仪 :上海景观论坛的初心,是通过提供一个业内人士聚集在一起的平台,为行业发声。设计本身并不是强调具体做了什么,而是设计的初心和良心。如何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场地和生态。因此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并没有刻意强调做了些什么,而是在更加细致地通过设计,潜移默化的影响业主,改造环境,创造更好的未来。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26.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Q5:作为具有国外的教育背景以及国际视野年轻设计师,如何在设计中运用这些知识并且最大程度回应本地的信息与文化的问题?

 

SASAKI_ 曾志强 :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我在国外所学的是系统的设计方法论和通用的方法。但当工作实践时,设计的灵感是应该根植于文化,结合场所的记忆的。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应该为自己在文化与历史方面的价值而感到骄傲。

ASPECT_ 潘格非 : 西方设计价值观具有逻辑性和理性的特色。这应是设计的基础。而美观,体验,记忆,共鸣为上层建筑,需要结合文化来体现。

Quintessenz_Tomislav Topic : 作为一个外国艺术家,中国这个大环境在文化层面给予我的设计灵感,比任何一个个体给予我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HASSELL_Liam Mouritz : 拥抱本地文化是正确理解一个场所和它的使用者的前提。

 

Q6:如何在设计中取得感知体验的平衡,保证愉悦的感官,同时避免超负荷的感知?

 

SWA_张树仪: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并叠加感性的心情,才能达到最合理结论。

GVL Gossamer_Nicola Balch : 有时好的设计是无声胜有声的,我们应该避免过度的设计。好的设计是为场地作出最合适的建议,而不是满足设计师个人的偏好。

SASAKI_曾志强 : 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考察场地时产生的第一印象是最大的冲击。好的设计应回应这种冲击,基于场地特色,在细节中体现品质。

微信图片_20190502145528.jpg

©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第五届上海景观论坛圆满结束,我们开始期待下一届上海景观论坛了。


---------------------------------------------------------------


结尾1.jpg




  表情

全部评论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