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并没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几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 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这是“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
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八十年代初,
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艺术宝库卢浮宫,
当得知被选中的是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时,
整个法国都快骂炸了,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
居然要在法国造一座金字塔…
卢浮宫可是代表着法国的过去与未来的。
同时贝聿铭的金字塔还成为了法国政治拉锯战的支点,
因为反对者中有一位是密特朗的竞争对手
---当时的巴黎市长希拉克,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被采用,
贝聿铭果断断跑去找希拉克,
他向希拉克保证,
要给卢浮宫动手术,
使它和巴黎市重新统一成一体…
在经历了舆论和社会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之后,
力排万难,最后他成功了,
说到底好的设计总是能得到认可的。
组成这座金字塔的玻璃净重105吨,
但作为支撑物的金属支架就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这座金字塔并不只是一座体现贝聿铭独特美学的典范,
也是结合了现代科学精细计算的杰作。
出处:本文译自pcf-p.com/,转载注明出处!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